第267章 比之徐来,如何?
后在杭城内,又短暂待了一天,徐来在易昆仑身边,感悟了一番他“三清混元气”后,也就离开了杭城,返回禹城。 徐念九也离去了杭城,临别时,只是对徐来轻轻点头便就此揭过,随后遣返苏城方向。 徐来望着他离去的身影,格外沉重。 二弟,王安九姨娘所生。 而王安九姨娘,一直都在金陵当中坐镇雁佳九,而苏城,那是百里佳风的地盘,且他的妻女还在百里佳风手中。 虽然说,当初王安九姨娘一直都在坐镇苏城,一直到雁佳九分家之后才返回金陵。 可,这与徐念九完全没有关系啊。 “到底还有多少事没有告诉我,这个家,我真能顺利的回去吗?” 徐来心中默念。 很快,他返回禹城内。 禹城之中已经平静下来。 经过这几天的紧急处理,那些煽动谣言者全都被拘留,情节严重者,直接被关押起来,等待进一步的宣判。 这次的事情,上下都格外重视,全都选择了严肃处理,绝不容情!公然对一代将星辱骂、煽动舆论。 如此行为,形同间谍、内奸、背叛者所为,若不严惩,不足以震慑宵小。 同样,禹城内那些声音也被慢慢平复了下去。 再然后,碧女湖中的监控录像又流传了出来,一时间受到无数禹城人观看。 经过反复观看后,有人就指出了多处问题所在。 天神山人现身后,不顾众人安危,将许多人掀翻落湖,后更在湖中掀起轩然大波。 而这些波浪一旦冲了出去,就会将湖面许多围观者全都淹没,但这些波浪全都被徐来一人之力抵挡下。 等同于是徐来救下了全场所有观战者。 马上也就有人愤愤不平站出来指责了,其中还有几位号称在现场者,还被天神山给出手救了下来。 这几人,就是那日湖上来不及靠岸的那艘船上的六位年轻人。 他们现在非常相信天神山,也成为了天神山的信徒,看到有人开始污蔑天神山,马上就愤怒的跳了出来。 可他们发声没多久,就又有禹城高层面的专业人士将现场进行了高度分析。 最后得出结论,救下他们六人的并非天神山,而是徐来!并且给出了证据。 在六人将要被雷击时,天神山攻势无减缓,反观徐来这边,水上五剑减少一剑,那一剑没入水下出现于六人船前,化作水力将他们船身保护住。 徐来因为这样,还险些受创。 种种证据也全都指明,将那一日那一战的每一处画面都经过了十倍、百倍的放缓,最终得出了各种对天神山非常不利的情报。 并且还登上了禹城的晚间新闻,无数禹城人得知。 一件件新闻曝光,再加上之前爆出来的苏家、旬家之丑事,禹城之中风向迅速转变,指责徐来的声音越来越少,到最后直接就没有了。 苟明河再出门,不仅无人在敢对她出言不逊,反而还十分恭维讨好,言她养了一个好儿子啊。 这可把苟明河给高兴坏了,走到哪里去都是撑着腰板,脸上很高兴,嘴上却说着:哪里哪里,这臭小子一点都不省心,可把她心都操碎了。 转眼,距离徐来离开天神山已经过去三天时间。 这三天时间里,天神山都没有一点动静。 不仅天神山无动静,整个南方都是如此,安静的可怕。 贸城那边亦如此,圣女院怎样还是怎样。 那夜潜入圣女院的五人身份也已经被门青钰查清,是来自于广省边城中一个武学世家。 而他们之所以会前来圣女院,是因为被抓走的一人,乃是他们五人中的一人未婚妻,经商之家出身,受到了蒙骗,被拐去贸城圣女院。 五人一路追踪前来,打算潜入圣女院将其带出,却没想到碰上了如此丑陋的一幕,正想揭发,可却反被栽赃。 若无门青钰出面,他们五人必然会惨死在贸城里,无人能救。 但便是门青钰出面调查此事,也绝拖不了多久,此事仍然还是要快。 而最好办法,徐来认为还是继续潜入圣女院内,抓住天神山弟子证据才行,这样才能洗清他们五人罪证。 而想要绊倒天神山,最好办法是一点点动摇他们根基,让他们实力下降。 到最后生不起祸端之后,再大出手将其端掉!若是贸然行动,很大可能会引起反弹,让南方混乱。 想要妥善解决天神山这一大害,还真急不得,只能徐而图之。 苏城。 两日修养,徐念九身上伤势慢慢恢复,后面只需再调息几日,基本上也就能痊愈。 “与徐来打过照面后,你认为他如何?” 董重背对着徐念九,看向窗外,平静问道。 徐念九思考了很久后,才低吟道:“兄长他很强,很有魅力,不管是言语还是举止,都透露着一股令人心安的信服力!” “兄长如此人物,天下之间谁人也比不了!” 徐念九还有许多话在心中无法说出,因为他不想让眼前这位失望,虽然他认为那样并不好。 可,终究这一切,他都是在前面付出,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之压力。 “这一次,至关重要,二十年布局,也就在今朝。” 董重漠然道:“我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,也不要辜负了你这二十年的努力,你要知晓,为了能让你也走到这一步,所付出了多大代价,又令整个苏省,付出了怎样牺牲!” 徐念九身躯轻震,后慢慢将头低了下去,“小侄明白。” “你也不必有太大压力,这一切都是公平竞争,正面对决,无论最终结局如何,也都不会伤害到你们兄弟感情。” 董重道。 “...明白。” 徐念九沉默了下,后道:“我可以去,看看兄长的孩子吗?” 董重顿了许久这才对他挥挥手。 徐念九面色微喜,赶紧退后,向着徐家庄园方向而去。 而他走后,董重却是长长一叹,脸上尽是疲惫。 当年,徐少龙离去,天下动荡难安,徐家为华夏第一家,为了固定地位,培养下代的任务更为艰巨。 而目光自然也是首当其冲放在长子徐南雁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