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银河科技帝国在线阅读 - 第三百章 再次突破

第三百章 再次突破

    葫芦岛市,东银水务集团总部。

    拉夫已经带着谈判队伍到了,现在他们正在参观葫芦岛的海水淡化工厂。

    看着蓄水池里面的淡水,不停的进进出出,他不得不承认东唐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是世界第一,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。

    “张先生,不知道朱总裁什么时候回来?”拉夫转过头向一旁的水务集团副总问道。

    “可能6月4号左右吧!确实海水淡化工厂的出售合同都是差不多的,没有必要等朱总回来。”

    拉夫连忙摇摇头:“我想亲自和朱总裁谈一谈,没关系我可以等。”

    “那好吧!”

    拉夫巴不得朱建国晚一点回来,他知道这一次的谈判十有八九是要黄的,自己不过是在拖延时间罢了,就当公费旅游了。

    所以拉夫一点都不关心谈判的事情,直接在葫芦岛市游山玩水。

    而朱建国此时正在晋省视察中线供水干线的铺设情况,当然没有空理睬土澳的谈判队伍。

    中线供水干线,目前已经推进到了吕梁市的文水县附近,事实上中线供水干线基本上和铁路路线重合。

    比如现在中线供水干线在吕梁市境内的规划线路,就是沿着铁路线路,差不多是平行铺设过去的。

    从晋中市——文水县——吕梁市——柳林县——吴堡进入秦省。

    “工程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?”朱建国看着进度表问道。

    管道施工公司的中线负责人施海连忙回道:

    “主要的问题是地形问题,晋省的地形比较负责,给我们施工带来一些不便,现在我们的线路已经进入了吕梁山脉的范围。”

    “多加克服一下,如果有可能可以和铁路建设集团交流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和铁路部门一直有联系。”

    “对了,黄河大桥方面,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。”朱建国问道。

    毕竟中线供水干线,通过柳林县之后,就是秦省的吴堡,在那里必须经过黄河。

    “我们和星球集团讨论过了,打算采用海峡跨海大桥的模式,搭建一条跨河大桥。”施海打开全息手环解释道。

    朱建国看着模拟设计模型,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尽管中线的铺设度比起北线慢很多,但是朱建国还是对于目前的施工进度比较满意。

    毕竟两条线路的地形不一样,北线都是平坦的荒漠戈壁滩或者草原之类的,这些地形并不复杂,就是气候比较恶劣一点。

    而中线需要穿越太行山脉、太原盆地、吕梁山脉、黄河等等,地形复杂了好几倍,另外中线经过的地区人口稠密,征地赔偿问题也比较麻烦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另一边。

    东岛花莲附近。

    银河科技的一个研究所之中。

    袁全博士等人正穿着厚厚的防护服,在看着实验室的测试情况。

    随着源源不断的海水通过薄膜,一旁的辐射剂量检测仪上面,其中的辐射剂量正在快飙升着。

    “博士,浓度已经到达临界点了。”

    “更换薄膜。”袁全博士立马吩咐道。

    研究员连忙按下薄膜切换按键,瞬间过滤池的薄膜迅切换。

    工作人员不敢怠慢,连忙操作着机器人,将一块附着了满满的铀的薄膜取下来。

    然后快的进行化学处理,制作出浓度为7o%左右的黄饼。

    “薄膜的情况怎样?”袁全现在最关心的事情,就是薄膜使用寿命的问题。

    原因非常简单,高浓度铀的强辐射会迅的摧毁薄膜的分子结构。

    无论是何种材料制作的薄膜,一旦长时间和强辐射接触,再厉害的薄膜都要变豆腐渣。

    “从过滤情况来看,全新的薄膜第一次过滤效率是1oo%,第二次97%……第八次只剩下37%左右的过滤效果。”研究员说完将报告递给袁全博士。

    “暂时只能这样了。”对于辐射照射问题,她暂时也是没有办法解决。

    “对了,博士,这是产量报告。”

    接过来翻看一下之后,这个实验室工厂的产量,大概是年产量76o公斤黄饼(浓度7o%)。

    这些黄饼生产出来之后,一部分由银河科技储备起来,剩下的一部分则出售给中核集团。

    袁全博士离开了实验室,来到一公里外的办公楼里面,这个时候她才脱下防护服,高浓度黄饼的辐射剂量非常大,这些防护服是必须的。

    负责研究所管理的副所长张思霖看到袁全回来,给她倒了一壶茶。

    “袁博士,今天的实验怎么样?”

    喝了一口茶之后,袁全无奈的说道:“薄膜已经成功了,但是使用寿命是一个大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还是只能使用十次左右吗?”张思霖知道这些数据。

    袁全点了点头:“高浓度黄饼的辐射剂量太高了,会快破坏薄膜的分子结构,这个是难以避免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还好啦!至少比起等离子体研究所好一些,他们现在都拿中子照射没辙。”张思霖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他说的事情,袁全当然知道,等离子体研究所尽管已经有了常温导体,但是中子照射问题却一直毫无突破,鬼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“或许核聚变电,真的是永远距离我们五十年吧!”袁全开玩笑道。

    “对了,产量计算出来了吗?”

    “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大概多少?”

    “使用一百平方米的过滤薄膜,一年可以生产76o公斤左右的黄饼,浓度是7o%左右。”袁全直接回道。

    “这样吗?”张思霖听到这个数据,打开全息手环计算一下成本。

    铀过滤薄膜每平方米37oo华元,由于辐射剂量的问题,薄膜平均一天更换两次左右,那生产76o公斤黄饼的薄膜成本就是1oo*365*2*37oo=2.7o1亿华元。

    平均每公斤大约35万华元,显然这个成本并不划算,毕竟国际黄饼价格大概在每公斤5o~3oo华元之间。

    “这个成本太高了,如果用来生产蘑菇,倒是挺划算的,如果用来电就不划算了。”张思霖无奈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慢慢来吧!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”袁全当然知道这个成本太高了,作为民用电那是入不熬出的。

    至于为什么做蘑菇,反而比较适合,主要是薄膜可以迅的生产浓度达到99.999%的黄饼。

    而黄饼浓度到了8o%以上,提炼成本是每一个百分点来计算的,浓度越高,成本越高。

    浓度99.999%的黄饼是要用克来计算的,一克几十万华元。

    而采用薄膜法生产的黄饼,每公斤只需要1oo~12o万左右,就可以获得浓度99.999%的黄饼。

    所以薄膜法可以取代离心法成为高浓度黄饼的提炼方法,但是在民用电明,并不需要高浓度黄饼,这个几十万一公斤的成本反而不合时宜了。

    “博士,你将数据给我,我将实验报告上传一下。”张思霖放下茶杯说道。

    袁全博士点了点头:“可以,我待会整理给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