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章 倾其所有
与第一轮拦截相比,第二轮拦截粗犷得多,说是简单粗暴也没错。 执行拦截任务的是第一舰队。 为此,上千艘战舰高速飞行了十几个小时,赶到碎片群前方排好队列。 等碎片群到达,这些战舰在舰队旗舰“自由”号直接指挥下,以分舰队为单位依次投入战斗。 其实,就是向碎片群发射配备了战术核弹头的导弹。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拦截效率,第一舰队沿碎片群的飞行轨迹,总共设定了十处纵深不低于五千千米的拦截区域,由十支分舰队各负责一处区域,在碎片群到达的时候向该区域发射导弹。 此外,相邻的拦截区域的距离至少有五万千米。 留出间隔,是为了对拦截的效果进行评估,以便根据实际的情况,及时对下次拦截进行调整。 归根结底,同样是为了提高拦截效率。 用另外一种话来说,其实是节约导弹与战术核弹头。 虽然核弹早已普及,是空间战斗中必不可少的武器,一些小当量纯聚变核弹头甚至用到了单兵武器上,但是核弹并非多得用不完,更不是可以随便浪费,特别是广泛使用的纯聚变战术核弹。 为啥? 这些纯聚变战术核弹头都需要装填超重氢,也就是常说的氚,以降低起爆难度,降低爆炸装置的制造成本,以及把质量与体积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,使其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。 问题就出在聚变原料上。 氚的半衰期仅有六点六个火星年,哪怕超限制装填,在储存期间进行三次提纯维护,最长装备周期也才二十五个火星年。 什么意思? 在装备二十五个火星年之后,这些战术核弹头就会失效,也就是无法正常引爆,得送回工厂进行处理。 受此影响,在和平时期肯定不会储备太多的纯聚变型战术核弹头。 通常情况,舰队会采购足够多的导弹,不过只为战舰配备一个基数的弹头,有的时候仅半个基数。只有在局势变得紧张,爆发战争的概率增大之后,由联邦控制的军火厂才会生产更多的战术核弹头,并且配发给舰队使用。 生产纯聚变战术核弹头不是什么难事。 只是,几天之后就没那么容易了。 火星联邦的军工厂,特别是生产核原料的工厂全在轨道环上,准确说是在九座以工业为主的空间站内。 为了保护环境,火星联邦把所有重工业都放在了同步轨道上。 几天之后,在轨道环与空间站遭到毁灭性破坏之后,火星联邦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丧失生产核弹头的能力! 这意味着,舰队的核弹头用一颗就少一颗! 在之前的第一轮拦截中,第八舰队用掉了大约一半的战术核弹头。 虽然第八舰队的上千艘战舰全都完好无损,但是在仅剩下不到一半核弹头的情况下,第八舰队已经丧失了作战能力。按照联邦舰队的标准,在获得补给之前,第八舰队无法以整体方式执行作战任务。 并不是说第八舰队完全丧失了战斗力。 通过相互补给,能够让大约半数战舰恢复作战能力。 在第二轮拦截当中,即便以最理想的方式进行,第一舰队至少要用掉三分之二的战术核弹头! 显然,出现理想情况的概率几乎为零。 因为没有库存,也无法立即组织生产,所以在完成拦截碎片群的任务之后,第一舰队将丧失作战能力。 其实,这个结果完全在预料之中。 关键还有,在第一舰队后面没有替补! 什么意思? 必须确保在用光战术核弹头之前完成拦截任务。 虽然按照最高统帅部的安排,第八舰队一直跟在碎片群后面,将在必要的时候对漏网的碎片进行补充拦截,但是让第八舰队出手,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核弹头,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战舰丧失战斗力。 当然,还有舰队司令官,以及全体舰队官兵的面子。 不要忘了,火星联邦有九支区域舰队,各镇守一方,舰队司令的地位甚至在地方的行政官员之上。 能当上舰队司令的,肯定是人中龙凤,绝对是死要面子。 何况,第一舰队是九支舰队之首,负责本土的防御工作,地位与影响力均在九支舰队中排名第一。 要说的话,其他八支舰队都是从第一舰队分出去的。 最高统帅部把任务安排给了舰队司令,而舰队司令把任务分派给分舰队指挥官。 随着第12分舰队开火,第二轮拦截行动正式开始。 按照舰队司令安排,第11分舰队留在最后面。道理很简单,第11分舰队是由舰队司令直接指挥。 场面非常壮观,也极为震撼。 哪怕隔着一千多万千米,在火星同步轨道环上,也能够清楚的看到成百上千枚核弹爆炸时发出的明亮光芒。 此外,联邦电视台等官方的新闻媒体对拦截行动进行了现场直播。 其实,用的是高倍率望远镜。 出于安全考虑,联邦统帅部没让民用船只靠近拦截区域,也没有让新闻记者去前方制造麻烦。 只是,收看新闻的观众不是很多。 拦截行动开始之前,联邦元首就下达了紧急疏散令,并且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下令实施战时紧急动员法。 什么意思? 疏散轨道环与空间站的时候,火星联邦在全领域内施行军事管制,所有军民都得无条件的服从与遵守管制措施。 只有这样,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,也就是五天内疏散三十五亿人。 这是火星联邦立国以来,规模最大的一次疏散行动。 要说什么的话,也只能承认,在战火当中建立,在苦难中发展壮大的火星人类,全都有极高的纪律性。 不管是在空间站上,还是在地面城市里面,疏散与安置工作都进行得非常顺利。 虽然各地都发生了一些意外,部分地方还出现动荡,但是绝大部分联邦公民都自觉遵守管制措施。 也许,联邦公民都认为,这不过是一场很快就会过去的自然灾害。 又有谁能想到,灾难才刚刚到来,远没到说结束的时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