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2章 复国
安东道。 百济故地,大唐熊津都督府。 西面沿海,白江口。 白江联通熊津城和大海,江口处唐军修建了一座城堡,沿海依江。 堡西羊马城凸出来的土墩望楼上,两名守卒指着城下的方向,不屑的互相说着话。 “该死的新罗人,居然就这么溜了。” 城下,一队队的新罗人正经过,他们从熊津城下撤回,经过城堡,抵达白江口,将从这里乘船返回新罗。 或者说是赶回去救援本土。 倭人的舰队跨海进攻新罗,新罗人凭城而守,结果却反而节节败退,已经被倭人连夺十余城。 新罗王金春秋急调在百济境内的新罗军回援,还请求唐军增援。 不远处的城头上,安东副大都护李逍凭城远眺。 安东衙门都知兵马使赵持满对他劝道,“不能让这些新罗人走,最起码也得让他们留下一两万人。” “我也不想让他们走,可是他们只听新罗王金春秋的,我的话并不管用。” “得想想办法,苏帅带着两万水师已经乘船回了中原,薛帅如今接任安东副大都护,主持高句丽战局,虽兵临平壤城下,但兵少无援,根本攻不下平壤。现在也就要乘船到辽东去接防,若是让新罗人再撤走,那整个百济,我们就真的是孤立无援了。” “就靠那三千老弱病残吗?” 赵持满说的三千老弱病残是由李逍招募来的中原佣兵、征东水师留下的伤残兵员们组成的,这些人还算是薛仁贵和苏烈的一个人情。 三千人组成了安东军,是目前李逍最能信任的兵马。 除此外,他手里还有一万五千人的安东土团乡勇,但这些乡勇不是百济战俘就是招募的百济贫民奴隶组成。 如今时间未久,李逍也不知道这支乡勇关键时候能不能真的相信。 隔着茫茫大海,就凭着这点人手,却要镇守百济十六州一百八十县,难啊。 李逍也不想让新罗人走,相比起百济人,新罗人起码还算是盟军。可现在新罗人自己受到倭人进攻,他们还想唐军救援他们呢。 ········ 显庆元年。 三月。 倭军渡海之后,连战连捷,攻夺新罗二十余城。 新罗王金春秋连连向李逍求援,可李逍自己也无兵可发。 局势一天比一天坏。 这段时间,李逍镇守百济故地,也是每天都在招兵买马,整兵备战,积蓄粮草。 李逍以五都督府驻地大城为支点,以十六州城经络,初步建起了一张镇守防御网。 乡勇也已经招募增加至三万人,可依然还是那个问题,都是百济人,让人无法放心。 各都督府、州县都在加紧修建屯堡卫城,清查户口、丈量田地,征收契钱,储备物资。 因为人手太少,各地的都督、刺史等多是以留守的军将代任,行事不免有些草率。 各地不时的上报手段粗暴,引得百济人愤怒怨恨的事件。 在百济人中,特别是那些利益大受损害的百济贵族豪强地主之间,有一股子怨恨愤怒正在不断的上涨,甚至有一股阴云正在聚集。 李逍知道,可却无法改变。 他只能抓紧时间备战。 许多情报汇集起来,都告诉李逍,一场百济人的大叛乱就在眼前。可李逍却无能为力,他就如同是那汪洋里的一条船,唐军实在是太少了,才三千人。 他屡屡向朝廷要兵,可朝廷现在全力西征,根本无力再派兵过来。朝廷只是告诉他,镇守镇守,要求新罗人协守等等。 似乎只要李逍不去打高句丽人,百济就能安枕无忧。 可事实上,薛仁贵带着朝鲜半岛南方最后的两万水师乘船去了辽东接防后,百济地区差不多就形成了武力真空。 平壤之围解了,高句丽人已经开始调兵南移,甚至有不少人开始往百济境内渗透。 “节帅,刚得到的军情。” 刘俊大步走了进来,“据最新军情,百济旧将僧道琛、鬼室福信等人拥立了百济王子扶余丰为王,叛乱起事了,他们召集了许多百济人,如今拥众过万,围攻刘伯英于久迟城。” 刘伯英是马韩都督府都督,他所镇守的地方在熊津都督府的北边,紧邻高句丽边境。 “高句丽军南下了吗?”李逍问。 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,程咬金和苏烈率军离去前,高句丽王向朝廷上表称降,两边明面上是约定休兵罢战。 于是薛仁贵从平壤城下撤兵,乘船前往辽东。 这个称降虽然大家都清楚不过是口头说说而已,但起码高句丽人也是被唐军吓倒了,而唐朝这个时候接受降表撤军,也是因为程咬金和苏烈被调去西域,薛仁贵一个人是打不下平壤的,继续留在那里,反可能被高句丽人包围。 朝廷接受降表,暂时休兵,也是想暂时维持这面的局势,好专心打西突厥。 若是高句丽人出兵南下百济了,那么这个脆弱的临时休战协定就将打破了,对李逍和镇守百济的众人来说,都是一个天大的坏消息。 “暂时还没有见到高句丽军越境南下,但据查探百济军中有不少高句丽军将,此外还有倭人兵将。” 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扶余丰王子是前任国王的儿子,之前百济一直跟倭国交好,这个王子就是被送到倭国做为人质的。 百济被灭,倭人最不能接受。任唐朝占领百济,那么倭国就将被从百济清除,这对一直想染指朝鲜半岛的倭人来说是极不能接受的。 正因此,唐军还刚进攻百济时,倭王齐明天皇就号召倭国各地方的豪强们出兵,他要亲征百济。 倭国虽说是万世一系,但天皇在这个时代其实远不如中原的皇帝,他们的朝廷也不是什么中央集权较高的国家,倭国地方势力强大。 但这一次,天皇召各地出兵,随他亲征,却得到响应。就是准备的时间久了点,磨磨蹭蹭的等他们集结了各地兵马,打造好了船只时,大唐已经灭掉了百济了。 齐明天皇随军西征到九州,结果突然病逝。 太子中大兄回京素服称制,是谓天智天皇。齐明天皇虽然死了,可并没动摇倭人出兵百济的决心,天智天皇派出阿昙比罗为为前将军,阿部比罗夫为后将军,统军开赴百济。 与此同时,天智天持还派狭井槟榔率五千军护送着王子丰回百济。 正是有了这五千倭军,鬼室福信和僧道琛等才能迅速号召许多百济人起事。 高句丽人这时还没有明着出兵,却也派出不少将校悄悄私服南下进入百济军中充当军官和参谋。 三方势力合力之下,这个打着复国旗号的叛军,攻势还是很猛烈的。 刘伯英虽也是大将,久经沙战,可终于还是兵微将寡,被困于久迟城中。